只有股票送股或轉轉增才會對每股收益產生影響,除息是不會對股票每股收益產生影響,原因是除息的相關來源是來自該上市公司過去的未分配利潤,今年進行分配并不影響其本年度的業績。
首先送股或轉增等情況會對股本產生增大的作用,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在相關除權后所公布的業績已經扣除了相關影響,注意一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總凈利潤上市公司在一般公告中會有所列示的,你用那一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總凈利潤除以上市公司的現在總股本比較準確,原因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相關業績公告后進行了相關的除權會使相關這些特定時點所產生的數據產生一定的偏差。
看一下這樣的一份公告:
寶鋼股份公布2009年三季報:基本每股收益0.21元,稀釋每股收益0.21元,每股收益(扣除)0.19元,每股凈資產5.3元,凈資產收益率3.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3263584433.9元,營業收入106367956690.6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3704584433.9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92893659213.88元。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里的扣除 是扣除利息 債務等其他支出 的凈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只考慮當期實際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按照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確定。
(一)分子的確定
1.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分子為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
發生虧損的企業,每股收益以負數列示。
2.以合并財務報表為基礎計算的每股收益,分子應當是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合并凈利潤,即扣減少數股東損益后的余額。
與合并財務報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財務報表中企業自行選擇列報每股收益的,以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為基礎計算的每股收益,分子應當是歸屬于母公司全部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
(二)分母的確定
1.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分母為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即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根據當期新發行或回購的普通股股數與相應時間權數的乘積進行調整后的股數。
公司庫存股不屬于發行在外的普通股,且無權參與利潤分配,應當在計算分母時扣除。
2.新發行普通股股數應當根據發行合同的具體條款,從應收或實收對價之日起計算確定。
一般情況下,應收或實收對價之日即為股票發行日。但在一些特定發行情況下,如定向增發,兩個日期可能并不一致,企業應當以應收對價之日為準。
例如,企業購買一項資產,并以未來將發行的一定普通股股份作為支付對價,這部分普通股股數應當自資產確認之日起計入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3.企業合并中作為對價發行的普通股何時計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應當區分兩種情況處理。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自購買日起取得對被購買方的實際控制權。
被購買方在購買日以前實現的凈利潤包含在合并成本中,購買方能夠真正控制和享有的被購買方凈利潤應當從購買日起計算,也就是說,自購買日起購買方才將被購買方的收入、費用和利潤并入其利潤表中。
由于計算每股收益時分母普通股股數與分子凈利潤的口徑應當保持一致,因此,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作為對價發行的普通股股數也應當從購買日起計算。
(2)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
合并后以合并財務報表為基礎的報告主體的留存收益包括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實現凈利潤的累積金額。與分子凈利潤口徑相一致,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作為對價發行的普通股,也應當視同列報最早期間期初就已發行在外,計入各列報期間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后利潤、每股盈余,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優先股利)/期末總股本
怎么看每股股息
股息是公司給股東的分紅,這個要看公司的意愿了,比如每股賺了1元,公司愿意給股東0.5元分紅,這就是股息,當然公司如果認為賺的錢需要繼續周轉投資,也可以不派發股息,股息和收益沒有必然聯系
每股股利在炒股軟件F10資料里能找到嗎?在哪里呢?
最新動態欄里就有該股的近幾年股利情況哦.
我來幫TA回答